2013年1月1日,當華燈初上的時候,位于東長安街南側通惠河畔的華彬國際大廈內,素有“東方維也納金色大廳”之稱的華彬歌劇院里燈火通明、花團錦簇、高朋滿座,一場融合了視覺和聽覺的盛宴正在上演。這就是由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轉播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無論是現場的嘉賓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都被本次精彩絕倫的演出完全折服了,他們深深地陶醉在音樂的世界里,本次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北京會場轉播取得圓滿成功。
現場演出中西合璧 6小時直播轉瞬即逝
無論是現場通過笛子演繹出來的《最炫民族風》,還是《阿里郎》、《鴻雁》、《康定情歌》等民族歌曲的聯唱,都凸顯了本次轉播的民族味兒。同時,后半程的曲目中,也不乏經典的《蝙蝠序曲》、《月光第三樂章》、《飲酒歌》等。整個演出的現場洋溢著濃濃的民族曲調。
由于音樂是無國界的,上半程的濃郁的民族風,更加襯托出下半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韻味十足。這也是一次東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雖然轉播創造性的達到了6個小時,但是無論是現場的嘉賓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都如醉如癡。隨著薩頂頂的飄渺的歌聲《自由行走的花》,觀眾仿佛已經進入了一種唯美的世界里。再到戴玉強、黃英聯袂奉獻的《飲酒歌》,現場的高潮此起彼伏,聽者內心都感到無比的激動。著名小提琴家李傳韻等合奏《查爾達什舞曲》,舞臺升起了一架光彩熠熠的施華洛世奇水晶鋼琴,這是華彬歌劇院的典藏鋼琴,領嘉賓大開眼界。
現場新設的專訪演播室,通過不同時段穿插的嘉賓訪談環節,即使觀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息,同時,聆聽大師對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解讀,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享受的機會。著名音樂人卞祖善、邵恩、王黎光、彭家鵬….相繼來到演播室,與主持人劉芳菲一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家介紹了本次音樂會又一次是奧地利本土指揮家莫斯特執棒,同時,每年都會有一個紀念性的環節,2012年是紀念李斯特誕辰200周年,那么2013年的就是紀念瓦格納誕辰200周年。同時,對曲目也簡明地做了一個分析。相信,這樣的舉措,對于聽眾更深入的了解奧地利、了解音樂、更好的聆聽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都是有幫助的。
文化的殿堂 傳遞文明的力量
華彬歌劇院作為本次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轉播場所,通過央視的鏡頭展現給了廣大嘉賓和觀眾。并且在開場的環節里,還特別安排了全球珍稀的高貴的4匹汗血寶馬在華彬禮儀騎兵的護衛下來到現場迎接尊貴的客人。轉播結束后,無論是現場的嘉賓還是央視的轉播團隊,都對華彬歌劇院的硬件環境贊不絕口,一致認為的確在風格上和維也納金色大廳很相似。劇院的聲場很好,音頻很寬,音箱也是一流的,完美的音質和濃郁的劇院特色確保了轉播的圓滿成功。
文化大發展,促使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更多接觸世界先進文化的機會。更多作為中西方經典文化藝術溝通交流的橋梁,華彬歌劇院迎接過無數世界頂級藝術大師。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歌劇之王普拉西多?多明戈擔任華彬歌劇院藝術顧問,他曾帶領美國華盛頓國家歌劇院等藝術團體多次到此進行交流演出。在華彬的舞臺上,多明戈和世界各國青年藝術家多次獻上高水準的演出,包括“為歌而生”音樂會、音樂會版《弄臣》全劇、“和平的天空”國際和平日公益音樂會等大型活動。在今年的維也納音樂會轉播中,多明戈特地傳來了視頻片,預祝在華彬歌劇院舉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轉播成功,并用中文向電視機前的觀眾新年快樂。同時華彬歌劇院也是傳承經典藝術,讓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于魁智、李勝素、遲小秋等中國京劇大師更是華彬歌劇院的常客。
華彬集團還于2011年成立了華彬文化基金會,旨在幫助中國經典傳統文化走向世界,也把西方更多優秀劇目帶來廣大的中國觀眾,促進中西文化進一步的交流與共融。 在華彬歌劇院完美呈現的央視2013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轉播,也拉開了新的一年精彩的序幕,預示著新的一年文化事業將更加蓬勃發展
音樂會到場名人訪談: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張和平:央視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與華彬歌劇院的結合很好。其建筑本身和環境以及每一次呈現的內容都是很高端的,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所以與央視的結合,能夠使能量得以更充分的發揮。因此這是一次特別好特別重要的結合。
北京奧促會副主席蔣效愚:華彬歌劇院和央視的本次合作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大家都說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也是國家的靈魂,當然也是人類共有的精神家園。我們現在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更需要展示我們中國文化的自信和我們對民族文化的自覺。在這個過程中,也更需要展示我們對外開放的姿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享譽全球,這次央視轉播設在華彬歌劇院,而且能夠聯手互動,我認為在北京能夠找到這樣的地方,反映了中國要進一步改革開放進一步加強文化建設,也進一步要和世界文化互相交流、取長補短,為我們塑造人類共有的精神家園做一點貢獻。所以我認為意義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