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線企業呼吁尊重文化多樣性
5月18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召開之際,一場名為“絲路之旅——麥克山下一帶一路攝影展”的國際巡展香港站也正式啟幕,呼吁沿線各國企業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尊重當地歷史文化,保護文化多樣性。
今年3月,華彬集團旗下的北京華彬文化基金會,聯合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世界著名攝影師麥克?山下先生,啟動了在東南亞、中亞、南亞、中東、中東歐等沿線各國,以及歐洲、美洲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巡展,以其歷經七年、沿著馬可波羅、鄭和足跡用鏡頭記錄人文歷史與自然風貌的幾十萬張珍貴照片,展現千百年來這一歷史經濟文化長廊自然、人文的歷史變遷。其中,部分國家和地區仍面臨著戰爭、饑餓、貧窮、封閉等現實。
絲綢之路是沿線國家和民族共同的歷史遺產和文化價值。數據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總量占世界的29%,人口占63%,經濟總量與人口嚴重不匹配,凸顯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的巨大需求缺口和潛力;與此同時,“一帶一路”連接了包括中國、希臘、埃及及兩河流域在內的世界重要文明發源地,留下了燦若星河的宗教、人文文化遺產,對今日世界的文明影響深遠,但由于復雜的政治紛爭、不平衡的經濟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貿然推進,對歷史遺產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損壞。
麥克?山下先生的攝影作品顯示,很多古跡因為戰爭、自然災害等因素已經消失,人文場景在社會發展歷程中產生變遷,凸顯了這些攝影作品的史料價值。例如大約形成于6000年前巴姆城堡,位于伊朗最古老的城市巴姆市,曾是“絲綢之路”和“香料之路”的必經之地,已在2003年大地震中毀于一旦,這張照片也成為“最后的記錄”。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后,以“一帶一路”為核心,中國啟動了更加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和全面合作戰略。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民族權益,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在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和經濟合作過程中,尊重意識形態、民族、文化、種族、語言的差異,尊重歷史文化多樣性,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也是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一個個實體——每一個沿線企業所面臨的使命與責任。
華彬集團表示,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會始終以尊重當地的歷史文化為前提、為基礎,在推動區域經濟繁榮的同時,也要以文化繁榮、文化保護、和平發展為使命與責任。
華彬集團是一家立足北京的華人華僑企業,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著60余家子分公司和機構,在香港設有亞洲總部,曾被英國倫敦市長譽為“負責任資本的代表”,在“一帶一路”政策背景下,已在印尼投資產業園發展清潔能源項目等。(完)